欢迎光临渝北乡村振兴网!
注册 登录
热门搜索:智慧农业 数字农村 三农问题
发布好物

重庆市渝北区紧扣“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聚焦“五个振兴”

   日期:2022-07-28     浏览:2606    评论:0    
核心提示:重庆市渝北区巴渝特色国际都市山乡六型农业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智能农业产业化实验基地作为主城区唯一的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2018年来,渝北区深学笃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
 重庆市渝北区

巴渝特色国际都市山乡

“六型”农业

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

智能农业产业化实验基地

作为主城区唯一的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2018年来,渝北区深学笃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部署和陈敏尔书记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紧扣“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聚焦“五个振兴”,在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社会治理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全区农业增加值23.7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950元、增长8.7%。

图源网络

坚持高位推动 政策保障

为深入实施《重庆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进一步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形成新增长点,重庆发布了《重庆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从2020年开始,集中3年时间实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

图源网络

一、实施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四好农村路”,实施3000公里农村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建设1500公里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

2、水利建设,三年新建25座水库等水源工程,实施节水灌溉示范建设50万亩。

3、其他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三年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690公里等;完善区县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村级服务点等农村三级配送体系,每年新建或改造70个乡镇农贸市场、城区菜市场。

图源网络

二、实施以“十百千”为重点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1、特色产业链,聚力推进柑橘、榨菜、生态畜牧等1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链建设,每年新建或改造产业基地100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和网络零售额每年增长10%以上。到2022年,培育100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6个、50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10个等。

涪陵风光,图源网络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培育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22年,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家,推动农业企业上市1—3家,培育出口创汇优质农业企业10家以上。

3、乡村旅游,做精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到2022年,全市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00亿元;创建1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扶持1000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图源网络

三、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

未来三年,突出抓好2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到2022年,每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1—2个主导产业,全市区县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面积达到300万亩,产业园内高标准农田占本区域耕地面积50%以上、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巴南区二圣万亩茶园,图源网络

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沿带动、全域整治”工程。

1、厕所革命,2020年,大渡口区等一类区要完成90%以上的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除一类区的主城都市区其他区(二类区)的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三类区),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

干净卫生的农村公厕,图源网络

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未来三年,全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的行政村占比分别达到30%、40%、50%。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规范化管理,农村分散污水乱排乱放逐步得到有效管控,技术管理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和整治试点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到2022年,农村“三区五沿”生活污水治理率逐步提升,长效运维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廖家湾,图源网络

4、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2020年,所有村全部实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第一档目标。到2022年,完成农村旧房整治提升7万户,建设入户道路2.4万公里,基本实现30户以上的村聚居点入户道路“院院通”“户户连”,3000个行政村实现第二档目标,1000个行政村实现第三档目标。

图源网络

5、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2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中小型和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到95%、100%。2020年—2022年,废弃农膜回收加工利用量分别达到1万吨、1.2万吨、1.3万吨。

图源网络

五、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1、农田宜机化改造,2020年—2022年,每年改造5万亩。以渝北区、永川区、江津区等为重点,整村整乡(镇)规划建设万亩级“宜机化+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

2、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建设165万亩,2021年—2022年,每年建设100万亩,累计达到1500万亩左右。

图源网络

六、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扩面深化工程

1、到2022年,完成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2、多元化培育农村“三变”改革实施主体,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3年培育“三变”改革经营主体累计达1000个以上;

3、以“三社”融合促“三变”改革,培育基层供销示范社400个,引导基层供销示范社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村社共建”,基层供销示范社参与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三年达到100个。

图源网络

七、实施“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

未来三年,全市将打造“互联网小镇”70个、建成“互联网村”700个,打造1—2个现代农业气象信息技术示范基地、建设200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智能化养殖示范场10个,实现智能化养殖生猪50万头、家禽500万只等,基本建成现代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国内一流农产品电商平台。

图源网络

突出绿色高效

一是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围绕“三花六果”,聚力推动南北大道伏季水果产业带、统大路现代化柑橘产业基地等5个集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于一体的万亩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特色高效产业1.5万亩,调减低效粮食作物1.9万亩,粮经比调整至54:46。

图源网络

是推进土地宜机化整治。广泛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林下+等田间套种模式,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治4825亩,中国国际农机展览会、南方丘陵山区果茶桑麻生产机械化发展论坛暨农业机械装备演示展示活动在渝北召开,大盛镇青龙村柑橘基地“五改促五化”产业振兴模式得到国家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

图源网络

三是深入开展农产品绿色行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增效、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高毒高残留农药下架销售。推出“渝北乡愁”区域公用品牌,引导和鼓励区内22家农产品绿色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巴味渝珍”重庆农产品电商大平台,新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8个、农产品追溯示范点45家,新培育市级名牌农产品21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

巴渝乡愁博物馆,图源网络

四是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引进赵春江、荣廷昭院士及其专家团队,成立农业园区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良种繁育工程研究和农业大数据智能化研发、运用和推广。与中冶赛迪公司共建全国首个初级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全市首个智能农业产业化实验基地落户仙桃数据谷,基本实现都市智能农业的种植、育苗、实验、科学普及以及高端光电信息技术高效研发与应用转化。

图源网络

打造“三环十景” 农旅融合不断深入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农业围绕旅游做,旅游围绕城市做”的思路,坚持走“以农强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子,结合全区农旅融合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产业现状,高起点编制完成以打造“巴渝特色国际都市山乡”为战略定位的《“三环十景”农旅融合发展规划》,构建乡村全域农旅融合发展格局。

图源网络

二是注重资源整合。投入区财政资金1亿元集中打造木耳斗碗寨、玉峰山“森林氧吧”等十大精品乡村旅游景区,“巴渝乡愁”展示区、BG咖啡庄园、五谷地度假农场等景点相继开放,成为市民周末休闲度假新去处。同时结合道路交通、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把沿线山水生态、田园风光、精品村庄等串珠成链,不断提升农旅融合发展整体效益。

图源网络

三是推动融合发展。推广“都市农业+乡村旅游”联动模式,大力发展科技展示型、休闲观光型、采摘体验型、文化创意型、怀旧风情型、体育竞技型等“六型”农业,推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青山变金山、产品变商品”“六变”行动,着力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常态化举办兴隆杨梅节、印盒李花节等乡村节会活动,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3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3亿元,带动农民增收7.4亿元。

图源网络

乡村振兴优秀项目档案

项目地址:重庆市渝北区

原标题:【四川乡村振兴】重庆市渝北区紧扣“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聚焦“五个振兴”。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